我们这里属于北方,冬天职能自己家里用玻璃坛发酵做酒,夏天和朋友一起,用大缸发酵做酒,一次能做100多斤粮食。
我们做酒都是固态发酵,之前用高粱,后面基本都是本地的新小麦和玉米。
今天就和大家谈谈煮粮食。
首先固态发酵粮食必须开花,开花的程度决定出酒的多少。以前都是粮食泡好(一晚上),然后煮加焖一共2个小时(材料是小麦),然后做酒,后面嫌麻烦,早上泡粮食,晚上开火焖,锅开就用仅有剩的火种焖一晚上,第二天发现粮食太烂了,拌曲糖化发酵感觉粮食太烂水多,把水清理了发酵,一月后准备蒸酒,发现粮食已经很糊了,不能多放,否则压气,每次蒸30斤,结果发现出酒率好高,远远大于之前焖2小时出酒率,蒸完的粮食明显轻好多,很松散,没有糊的感觉。
个人认为粮食还是要焖的越烂越好,现在问题就是控水控的不够好,有没有大师能够指点一下?